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,不怕网址被屏蔽了
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,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
25-11-18
补充一下吕文德的背景:
历史中应该是吕文焕,神雕侠侣改成吕文德了。
吕文焕守卫襄阳长达六年。弹尽粮绝后不得不出城投降。
此人肯定不会像一般小说中的那般无耻,也算是一个忠勇之人。
蒙古军从1268年开始围攻襄阳与樊城,采用持久围城 + 水陆封锁。
阿术主持战役,史天泽、刘整协助。
刘整(原宋降将)帮蒙古军训练水军,造出巨舰。
蒙古军首次在中国使用回回炮(投石机),能掷火石破城墙。
结合长江舰队封锁运输线,切断襄阳粮道。
采用“合围 + 断粮 + 心理战”三法。
南宋中央(贾似道执政)一再拖延援兵。
夏贵、李庭芝等几次救援都被击退。
襄阳守军六年断粮断援,靠城中储粮苦撑。
夏贵本是一员猛将,老年贪生怕死,这次战役估计是个催化剂。
刘整是个关键人物,所以本书给他留了不少线索。
---------------
第七十四章:星星之火和无边黑暗
次日破晓,襄阳北门大开。忽必烈一袭玄色胡服,腰悬弯刀,胯下枣红马嘶
风欲踏。伯颜、阿术各领两百轻骑,玄冥真人一袭灰袍,负手立于马侧,寒气隐
隐。
启程前,玄冥真人对一名中年文士道:「慕容杰,我留一百多『金雕探子』
与武林好手交由你统领,你就暂且镇守襄阳,务必掘地三尺,擒杨过与小龙女。
此二人武功高强,不可单独为战,一定要以多取胜!我护大汗回大都后,不日就
会返襄阳,不要轻举妄动!」
慕容杰乃姑苏慕容后裔,以武为痴,博采众家之长,琢磨出「以彼之道,还
施彼身」的功夫,这些年他还琢磨一套点穴神术,已练至巅峰造极,是玄冥真人
手下有数的高手。他听罢抱拳,目露志在必得之意:「遵真人令!某虽不才,也
自问功夫不差,真人留下众多高手,当可一战!」
号角一响,铁蹄骤起,尘土漫天,忽必烈一行如黑云压城,瞬息没于北去官
道。
华筝静静站立,目送着对她有着复杂感情的这个北方霸主——她的亲侄——
离去。她对身侧的阳破天道:「你且安排一下在襄阳一带的传教事宜,大汗轻车
简行,我们也不能在此耽误太多时间,三日后返回大都。」
暮色沉沉,襄阳城西一隅的偏院里,枯叶在风中打着旋儿,像一群无家可归
的幽魂。
吕文德独坐廊下,膝上摊着一摞刚交出的兵符簿册,铜印已不在腰间,取而
代之的是「后勤总督」的空头衔。太守府也交予了伯颜的侄子兀良,自己被安置
在这个小院,落魄不堪。
烛火摇曳,映得他颧骨高耸,双眼深陷,活像一具被抽干血肉的躯壳。
他指尖死死摩挲着那枚旧铜印——那是襄阳守将的印信,曾是他荣耀与责任
所系,如今却成了捧在手心的滚烫废铁。
伯颜昨日亲临,笑容温煦如春风,言辞雅致似仕绅,只一句「大汗体恤吕卿
劳苦,军务暂交兀良」,便如温水煮蛙,将他二十年血汗铸就的兵权,连根拔起。
兀良,伯颜的侄子,二十出头,面嫩得像没长开的羊羔,却已趾高气扬地接管了
城防。这小子更拜了慕容杰为师,两人沆瀣一气。
吕文德亲眼看见那小子在校场指手画脚,蒙古骑兵对他毕恭毕敬,而曾经追
随他的汉人老兵却低头不敢语,眼神中满是死寂。
他心如刀绞,沸腾的血液里只循环着四个字:兔死狗烹!
他若不降,襄阳或许成为一片焦土,但至少死得其所,是南宋的忠魂;如今
苟活,却卑微得像大元的一条摇尾乞怜的走狗。
悔意如淬毒的蛇,一寸寸啃噬着他的心脏。他想起郭靖最后的身影——城门
洞开,郭靖手握长枪,独立于血泊之中。蒙古兵蜂拥而入,他却不退半步,回枪
自刎,血溅青砖。
那一幕,成了他脑中拔不掉的血色钉子,时时刻刻提醒他自己的背叛。
若我当时不开城,襄阳是否能多守几日?
若我与他并肩,是否也能死得轰轰烈烈?
他猛地摇头,将那念头甩开。不,不。城中三十万军民,粮尽援绝,守下去
不过是陪葬。他吕文德保住了他们的命,保住了自己的妻儿老小,这有什么错?
可为何夜夜梦回,郭靖那双澄澈的眼睛总在黑暗中盯着他,目光如刀,解剖
着他所有的借口。
吱呀——
院门被推开,寒风卷着枯叶扑进来。一名蒙古侍卫踏入,高声道:「华筝殿
下在议事厅召见吕将军,即刻前往!」
吕文德心头一震,一股莫名的寒意从脊椎升起。他匆忙起身,整了整凌乱的
衣冠,随侍卫而去。夜色中,他被带至原太守府侧的议事厅,如今已经换成大元
议事行辕,守卫森严。
厅内,华筝一袭素色胡装,风帽已卸,端坐主位。她身后屏风绘草原烈马,
只露一双清亮眼眸,却比满堂卫士更添威压。她抬手示意,侍卫退下,厅门轻阖。
「吕文德。」她声音清冷,如冰泉击石,不带一丝温度,「金刀驸马的守城
往事,与我说说。」
吕文德闻言,双膝一软,扑通跪倒,冷汗如浆,顺着鬓角滚落,浸湿了衣领。
他声音发抖,断断续续:「郭……郭大侠守襄阳十年,城中粮尽,他亲自扛粮上
墙;箭尽,他以身挡箭。城门口那日,他一夫当关,杀敌上百……鞑……大元勇
士围他如铁桶。他……他不愿降,回枪自尽。」
他本想说「鞑子」,话到嘴边,却猛地记起自己如今也是「大元之臣」,一
个寒噤,连忙改口。说到最后,他几乎语不成声,汗水滴落在青砖上,洇出深色
的痕迹。这不仅是郭靖的死,更是他自己良知的宣判。
华筝轻声道,听不出情绪:「说详细点,从他到襄阳开始说起。」
「…………」,「…………」,「…………」
吕文德不敢怠慢,从郭靖和他结识,两人一起并肩作战、笑傲沙场、共守襄
阳,度过了十年的时光。起初还略有些含糊,说着说着,往日袍泽之情涌上心头,
他忘了眼前人的身份,也忘了自己的降将身份,竟有些激动起来,眼圈发红。
华筝静静听着,见他真情流露,自己的眼圈也微微红润。她看向厅外城头猎
猎的「元」字大旗,声音悠悠,带着一丝飘忽的怅惘:「金刀驸马在襄阳多年,
可过得快乐?」
吕文德不敢抬头,犹豫了半晌,终于大着胆子回答,语气中却带着一丝被触
及灵魂的坚定:「郭大侠死前说,他常驻襄阳,死得其所。和末将守城十年,虽
颇劳乏,但……但他乐在其中。末将曾受人之托将他调走,他未曾离去。」说出
这句话时,他仿佛又变回了那个与郭靖并肩的宋将,而非此刻的阶下囚。
华筝目光一闪,沉默片刻,话锋陡然转厉:「你偷偷开城,放我大元兵入,
间接害他身亡。吕文德,你可后悔?」
这个问题如一道惊雷,在吕文德脑中炸开。他额头重重抵地,汗水混着泪水,
喉咙里发出呜咽般的低吼。他想辩解,想怒吼,想痛哭,却一个字也挤不出来。
悔意、恐惧、羞耻、愤怒,四把尖刀同时剜着他的心。
华筝俯视着他,声音低沉而极具穿透力:「说实话!」
吕文德猛地抬头,又迅速俯首,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:「不……不后悔…
…大宋腐朽不堪,赵禥昏庸无道!朝廷奸佞横行!我保不住襄阳……但我……我
保住了百姓……」这番话说出口,他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。
华筝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冷笑,目光如刀:「大宋腐朽,那我大元如何?」
吕文德脸色煞白如纸,嘴唇颤抖,汗水滴落得更快。他想起伯颜那笑里藏刀
的脸,兀良那颐指气使的姿态,蒙古兵挥向平民的屠刀,城中汉人那低眉顺眼的
死寂眼神……他张了张嘴,喉咙里滚动着「残暴」二字,却终于被恐惧扼住,失
去了所有勇气:
「臣乃新降之人,不敢妄议大元……」
华筝起身,缓步近前,声音如冰刃划过他的耳畔:「我大元的毛病,我自知
晓。金刀驸马若无挂念,怎会弃草原驸马之荣,千里来守这襄阳?儒家汉制,懦
弱如羔羊,待宰而已;长生天的勇士,杀戮成性,贪婪如豺狼。可这世间,不该
只有羔羊与豺狼,人,也不该如此。」
她从袖中取出一本薄薄的经卷,封皮暗红,隐隐有火焰纹路,递到吕文德颤
抖的手中:「这《明尊经》,你若痛苦迷茫,便翻来读读。或有明路。」
吕文德捧着书,双手发颤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。他抬头看向华筝,眼中满是
惊惶、困惑,还有一丝被看穿后的绝望。
华筝的目光深邃如夜空中的星火,声音低得像是贴着他的耳朵在呼吸:「汉
水之畔、襄阳和鄂州的汉人,三十几万生灵,不再是羔羊,也无需再向豺狼乞活。
他们需有人为他们指一条路。你若愿意,有人自会引你——引他们。」
她转身拍了拍手,不再多言,衣袂掠过烛火,影影绰绰。阳破天推门而入,
恭送吕文德离去。夜风卷着他失魂落魄的背影,消失在长廊尽头。
吕文德回到偏院,像一尊石像跪坐灯下,久久无语。烛火跳动,映得那经卷
上的火焰纹路如活物般蠕动。他低头,用颤抖的手翻开书页,第一行字跃入眼帘:
「明神在上,照我前路。」
他指尖一颤,一滴滚烫的泪水砸在纸上,洇开一团浓重的墨痕。窗外夜色如
墨,风声如泣,他捧着这本薄薄的书,像捧着天下唯一的火种,胸中剧烈起伏,
久久不能平静。
次日清晨,襄阳北门再度大开。华筝一袭银狐裘袍,腰束玉带,胯下白马如
雪。她身后百余骑护卫,旌旗猎猎,阳破天紧随其侧。
她回望城头一眼,目光掠过那面「元」字大旗,终究未发一言。马蹄踏碎晨
霜,一行人渐行渐远,尘土掩去了背影。
吕文德立于城门洞下,双手笼在袖中,怔怔望着那抹白影没入官道尽头。风
卷残旗,吹得他鬓发微乱,心头却空落落的,像被挖去一块。华筝昨夜那句「有
人自会引你」,犹在耳畔回响,可他仍不知该信几分,又该怕几分。
「吕大人。」身后忽响起生硬的汉音,带着年轻人的傲慢。
吕文德回身,只见兀良大步而来。少年将军一身玄色软甲,腰悬短刀,嘴角
噙着惯常的轻蔑。两名亲兵提着灯笼,随行的竟还有慕容杰——灰袍飘飘,手按
腰间软剑,神情淡漠。
「地牢里的宋军降将、丐帮余孽,一个个嘴硬得很。」兀良冷笑道,「大汗
有令,降者免死,不降者……哼。吕大人,你是旧日襄阳守将,总该陪我走一趟,
省得他们说我们蒙古人不懂『仁义』。」
吕文德喉头一紧,只得拱手:「末将遵命。」
地牢位于太守府后,阴湿逼人。火把照亮铁栅,映出一张张憔悴面孔:有断
臂老卒,有血迹斑斑的丐帮弟子,还有几位昔日同僚——他们衣衫褴褛,却仍挺
直脊梁,目光如炬。
兀良踱步而行,靴跟敲得石板咚咚作响。「都不愿降?」他嗤笑,「杀了便
是,省得浪费粮食。」
本章未完,点击[ 数字分页 ]继续阅读-->>【1】【2】
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://m.diyibanzhu2.my
历史中应该是吕文焕,神雕侠侣改成吕文德了。
吕文焕守卫襄阳长达六年。弹尽粮绝后不得不出城投降。
此人肯定不会像一般小说中的那般无耻,也算是一个忠勇之人。
蒙古军从1268年开始围攻襄阳与樊城,采用持久围城 + 水陆封锁。
阿术主持战役,史天泽、刘整协助。
刘整(原宋降将)帮蒙古军训练水军,造出巨舰。
蒙古军首次在中国使用回回炮(投石机),能掷火石破城墙。
结合长江舰队封锁运输线,切断襄阳粮道。
采用“合围 + 断粮 + 心理战”三法。
南宋中央(贾似道执政)一再拖延援兵。
夏贵、李庭芝等几次救援都被击退。
襄阳守军六年断粮断援,靠城中储粮苦撑。
夏贵本是一员猛将,老年贪生怕死,这次战役估计是个催化剂。
刘整是个关键人物,所以本书给他留了不少线索。
---------------
第七十四章:星星之火和无边黑暗
次日破晓,襄阳北门大开。忽必烈一袭玄色胡服,腰悬弯刀,胯下枣红马嘶
风欲踏。伯颜、阿术各领两百轻骑,玄冥真人一袭灰袍,负手立于马侧,寒气隐
隐。
启程前,玄冥真人对一名中年文士道:「慕容杰,我留一百多『金雕探子』
与武林好手交由你统领,你就暂且镇守襄阳,务必掘地三尺,擒杨过与小龙女。
此二人武功高强,不可单独为战,一定要以多取胜!我护大汗回大都后,不日就
会返襄阳,不要轻举妄动!」
慕容杰乃姑苏慕容后裔,以武为痴,博采众家之长,琢磨出「以彼之道,还
施彼身」的功夫,这些年他还琢磨一套点穴神术,已练至巅峰造极,是玄冥真人
手下有数的高手。他听罢抱拳,目露志在必得之意:「遵真人令!某虽不才,也
自问功夫不差,真人留下众多高手,当可一战!」
号角一响,铁蹄骤起,尘土漫天,忽必烈一行如黑云压城,瞬息没于北去官
道。
华筝静静站立,目送着对她有着复杂感情的这个北方霸主——她的亲侄——
离去。她对身侧的阳破天道:「你且安排一下在襄阳一带的传教事宜,大汗轻车
简行,我们也不能在此耽误太多时间,三日后返回大都。」
暮色沉沉,襄阳城西一隅的偏院里,枯叶在风中打着旋儿,像一群无家可归
的幽魂。
吕文德独坐廊下,膝上摊着一摞刚交出的兵符簿册,铜印已不在腰间,取而
代之的是「后勤总督」的空头衔。太守府也交予了伯颜的侄子兀良,自己被安置
在这个小院,落魄不堪。
烛火摇曳,映得他颧骨高耸,双眼深陷,活像一具被抽干血肉的躯壳。
他指尖死死摩挲着那枚旧铜印——那是襄阳守将的印信,曾是他荣耀与责任
所系,如今却成了捧在手心的滚烫废铁。
伯颜昨日亲临,笑容温煦如春风,言辞雅致似仕绅,只一句「大汗体恤吕卿
劳苦,军务暂交兀良」,便如温水煮蛙,将他二十年血汗铸就的兵权,连根拔起。
兀良,伯颜的侄子,二十出头,面嫩得像没长开的羊羔,却已趾高气扬地接管了
城防。这小子更拜了慕容杰为师,两人沆瀣一气。
吕文德亲眼看见那小子在校场指手画脚,蒙古骑兵对他毕恭毕敬,而曾经追
随他的汉人老兵却低头不敢语,眼神中满是死寂。
他心如刀绞,沸腾的血液里只循环着四个字:兔死狗烹!
他若不降,襄阳或许成为一片焦土,但至少死得其所,是南宋的忠魂;如今
苟活,却卑微得像大元的一条摇尾乞怜的走狗。
悔意如淬毒的蛇,一寸寸啃噬着他的心脏。他想起郭靖最后的身影——城门
洞开,郭靖手握长枪,独立于血泊之中。蒙古兵蜂拥而入,他却不退半步,回枪
自刎,血溅青砖。
那一幕,成了他脑中拔不掉的血色钉子,时时刻刻提醒他自己的背叛。
若我当时不开城,襄阳是否能多守几日?
若我与他并肩,是否也能死得轰轰烈烈?
他猛地摇头,将那念头甩开。不,不。城中三十万军民,粮尽援绝,守下去
不过是陪葬。他吕文德保住了他们的命,保住了自己的妻儿老小,这有什么错?
可为何夜夜梦回,郭靖那双澄澈的眼睛总在黑暗中盯着他,目光如刀,解剖
着他所有的借口。
吱呀——
院门被推开,寒风卷着枯叶扑进来。一名蒙古侍卫踏入,高声道:「华筝殿
下在议事厅召见吕将军,即刻前往!」
吕文德心头一震,一股莫名的寒意从脊椎升起。他匆忙起身,整了整凌乱的
衣冠,随侍卫而去。夜色中,他被带至原太守府侧的议事厅,如今已经换成大元
议事行辕,守卫森严。
厅内,华筝一袭素色胡装,风帽已卸,端坐主位。她身后屏风绘草原烈马,
只露一双清亮眼眸,却比满堂卫士更添威压。她抬手示意,侍卫退下,厅门轻阖。
「吕文德。」她声音清冷,如冰泉击石,不带一丝温度,「金刀驸马的守城
往事,与我说说。」
吕文德闻言,双膝一软,扑通跪倒,冷汗如浆,顺着鬓角滚落,浸湿了衣领。
他声音发抖,断断续续:「郭……郭大侠守襄阳十年,城中粮尽,他亲自扛粮上
墙;箭尽,他以身挡箭。城门口那日,他一夫当关,杀敌上百……鞑……大元勇
士围他如铁桶。他……他不愿降,回枪自尽。」
他本想说「鞑子」,话到嘴边,却猛地记起自己如今也是「大元之臣」,一
个寒噤,连忙改口。说到最后,他几乎语不成声,汗水滴落在青砖上,洇出深色
的痕迹。这不仅是郭靖的死,更是他自己良知的宣判。
华筝轻声道,听不出情绪:「说详细点,从他到襄阳开始说起。」
「…………」,「…………」,「…………」
吕文德不敢怠慢,从郭靖和他结识,两人一起并肩作战、笑傲沙场、共守襄
阳,度过了十年的时光。起初还略有些含糊,说着说着,往日袍泽之情涌上心头,
他忘了眼前人的身份,也忘了自己的降将身份,竟有些激动起来,眼圈发红。
华筝静静听着,见他真情流露,自己的眼圈也微微红润。她看向厅外城头猎
猎的「元」字大旗,声音悠悠,带着一丝飘忽的怅惘:「金刀驸马在襄阳多年,
可过得快乐?」
吕文德不敢抬头,犹豫了半晌,终于大着胆子回答,语气中却带着一丝被触
及灵魂的坚定:「郭大侠死前说,他常驻襄阳,死得其所。和末将守城十年,虽
颇劳乏,但……但他乐在其中。末将曾受人之托将他调走,他未曾离去。」说出
这句话时,他仿佛又变回了那个与郭靖并肩的宋将,而非此刻的阶下囚。
华筝目光一闪,沉默片刻,话锋陡然转厉:「你偷偷开城,放我大元兵入,
间接害他身亡。吕文德,你可后悔?」
这个问题如一道惊雷,在吕文德脑中炸开。他额头重重抵地,汗水混着泪水,
喉咙里发出呜咽般的低吼。他想辩解,想怒吼,想痛哭,却一个字也挤不出来。
悔意、恐惧、羞耻、愤怒,四把尖刀同时剜着他的心。
华筝俯视着他,声音低沉而极具穿透力:「说实话!」
吕文德猛地抬头,又迅速俯首,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:「不……不后悔…
…大宋腐朽不堪,赵禥昏庸无道!朝廷奸佞横行!我保不住襄阳……但我……我
保住了百姓……」这番话说出口,他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。
华筝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冷笑,目光如刀:「大宋腐朽,那我大元如何?」
吕文德脸色煞白如纸,嘴唇颤抖,汗水滴落得更快。他想起伯颜那笑里藏刀
的脸,兀良那颐指气使的姿态,蒙古兵挥向平民的屠刀,城中汉人那低眉顺眼的
死寂眼神……他张了张嘴,喉咙里滚动着「残暴」二字,却终于被恐惧扼住,失
去了所有勇气:
「臣乃新降之人,不敢妄议大元……」
华筝起身,缓步近前,声音如冰刃划过他的耳畔:「我大元的毛病,我自知
晓。金刀驸马若无挂念,怎会弃草原驸马之荣,千里来守这襄阳?儒家汉制,懦
弱如羔羊,待宰而已;长生天的勇士,杀戮成性,贪婪如豺狼。可这世间,不该
只有羔羊与豺狼,人,也不该如此。」
她从袖中取出一本薄薄的经卷,封皮暗红,隐隐有火焰纹路,递到吕文德颤
抖的手中:「这《明尊经》,你若痛苦迷茫,便翻来读读。或有明路。」
吕文德捧着书,双手发颤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。他抬头看向华筝,眼中满是
惊惶、困惑,还有一丝被看穿后的绝望。
华筝的目光深邃如夜空中的星火,声音低得像是贴着他的耳朵在呼吸:「汉
水之畔、襄阳和鄂州的汉人,三十几万生灵,不再是羔羊,也无需再向豺狼乞活。
他们需有人为他们指一条路。你若愿意,有人自会引你——引他们。」
她转身拍了拍手,不再多言,衣袂掠过烛火,影影绰绰。阳破天推门而入,
恭送吕文德离去。夜风卷着他失魂落魄的背影,消失在长廊尽头。
吕文德回到偏院,像一尊石像跪坐灯下,久久无语。烛火跳动,映得那经卷
上的火焰纹路如活物般蠕动。他低头,用颤抖的手翻开书页,第一行字跃入眼帘:
「明神在上,照我前路。」
他指尖一颤,一滴滚烫的泪水砸在纸上,洇开一团浓重的墨痕。窗外夜色如
墨,风声如泣,他捧着这本薄薄的书,像捧着天下唯一的火种,胸中剧烈起伏,
久久不能平静。
次日清晨,襄阳北门再度大开。华筝一袭银狐裘袍,腰束玉带,胯下白马如
雪。她身后百余骑护卫,旌旗猎猎,阳破天紧随其侧。
她回望城头一眼,目光掠过那面「元」字大旗,终究未发一言。马蹄踏碎晨
霜,一行人渐行渐远,尘土掩去了背影。
吕文德立于城门洞下,双手笼在袖中,怔怔望着那抹白影没入官道尽头。风
卷残旗,吹得他鬓发微乱,心头却空落落的,像被挖去一块。华筝昨夜那句「有
人自会引你」,犹在耳畔回响,可他仍不知该信几分,又该怕几分。
「吕大人。」身后忽响起生硬的汉音,带着年轻人的傲慢。
吕文德回身,只见兀良大步而来。少年将军一身玄色软甲,腰悬短刀,嘴角
噙着惯常的轻蔑。两名亲兵提着灯笼,随行的竟还有慕容杰——灰袍飘飘,手按
腰间软剑,神情淡漠。
「地牢里的宋军降将、丐帮余孽,一个个嘴硬得很。」兀良冷笑道,「大汗
有令,降者免死,不降者……哼。吕大人,你是旧日襄阳守将,总该陪我走一趟,
省得他们说我们蒙古人不懂『仁义』。」
吕文德喉头一紧,只得拱手:「末将遵命。」
地牢位于太守府后,阴湿逼人。火把照亮铁栅,映出一张张憔悴面孔:有断
臂老卒,有血迹斑斑的丐帮弟子,还有几位昔日同僚——他们衣衫褴褛,却仍挺
直脊梁,目光如炬。
兀良踱步而行,靴跟敲得石板咚咚作响。「都不愿降?」他嗤笑,「杀了便
是,省得浪费粮食。」
本章未完,点击[ 数字分页 ]继续阅读-->>